DB63∕T 2335-2024 河湟谷地特色地产杂果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程(青海省)

ID

DB491D7DB2024470B7709B6EE32BA57F

文件大小(MB)

0.25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99,CCS B 05,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 63/T 2335—2024,河湟谷地特色地产杂果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程,2024 - 08 - 21 发布 2024 - 09 - 25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3/T 2335—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慧静、雅努义、霍宏亮、朱军虎、拉莲梅、王成、顾文毅、王祖善、柴利坤、,刘超、杨玉华、蒋国颜、加曲才让、李羊旦、李延凤、杨芳、舒乃醒、多杰卓玛、邢晓雯、蒋福娟、吴,延瑾、朱生桂、王洪林、王海宇、史兴国、师发苗、乔明星,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 2335—2024,1,河湟谷地特色地产杂果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湟谷地特色地产杂果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的术语和定义、收集原则、调查收,集准备、调查收集、构建种质数据库、种质资源共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海拔2800 m以下的河湟谷地特色地产杂果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07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NY/T 1306 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杏,NY/T 1307 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梨,NY/T 1308 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李,NY/T 1317 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桃,NY/T 1318 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苹果,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种质,亲代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或无性繁殖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特性的遗传物质的载体,3.2,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类型及品种,3.3,原地保存,DB63/T 2335—2024,2,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3.4,异地保存,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4 收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注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育种价值;,——收集的种质资源应来源清楚;,——收集健壮植株的种质材料;,——保护母株群体,群体数量较小或长势较弱的群体不进行整株迁移;,——不收集带有检疫对象的种质材料;,——收集全程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身安全,5 调查收集准备,5.1 资料搜集,根据调查任务,查阅待调查区的地方植物志、植物标本馆、相关的科学文献等资料,初步了解目标,资源的分布位点和生境情况,5.2 路线确定,以选择地产杂果资源初生和次生中心、最大多样性中心、尚未进行调查的地区、种质资源遭受损失,和威胁最大的地区,并综合考量安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确定调查路线,5.3 时间安排,选择特色杂果资源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开展调查,5.4 成立专业调查队,根据调查任务、调查资源的数量组建调查小组,并进行调查工作的安全和技术培训,5.5 用具准备,枝剪、小铲、卷尺、直尺、样本采集箱(袋)、照相机和摄相机、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标签(号牌)、原始记录卡、纱网袋、自封袋、吸水纸和查阅的资源照片或分布区位图等,6 调查收集,6.1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种质资源的分布位点、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及农艺性状等,DB63/T 2335—2024,3,6.2 种质收集,6.2.1 适用对象,见附录A,6.2.2 调查登记,见附录B,6.2.3 电子信息采集,对收集种质的枝、花、叶、果以及树体、特异性状、采集点的生境、伴生植被、采集人的工作状态,等信息进行摄像或照相,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编号和记录,6.2.4 种质材料收集,应包括以下内容:,a) 一般农家种或地方品种选择芽饱满的一年生枝条5~10 枝作为接穗,需获得饱满的芽10 个以,上,接穗应保湿,b) 野生种按6.2.4 a 中标准采集接穗,并收集200 粒以上种子,c) 每份种质采集花、果实和叶片等重要组织观察,观察方法按照NY/T 1306、NY/T 1307、NY/T 1308、,NY/T 1317 和NY/T 1318 执行,6.2.5 样本编号,采集的样本应编号后悬挂标签。同一植株的各种样本编号一致。样本标签包括年份、省份代码、种,质类别缩写、采集地点、品种名称及采集人信息等内容。省份代码按照GB/T 2260执行,6.2.6 样本保管,种子,要及时晾晒后装在纱网袋内,置于通风干燥处妥善保存,根、茎、叶、花、果实、枝、芽等,应立即采取保湿和保存措施,防止失水和破损,植株,要连根带土挖起,根部放在塑封袋中保湿,并防止霉变,及时栽种,6.3 种质保存,6.3.1 原地保存,设立保护区或在种质周边设置基础保护措施和保护标语(铭牌)等,6.3.2 异地保存,6.3.2.1 有性材料繁殖保存:,a) 处理与包装:种子为当季繁殖新种子,含水量、数量、发芽率符合GB 7908 规定的范围内时,用铝箔袋包装,包装外贴标签,标明种类、名称……

……